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中国的脊梁”。在“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的疫情风暴中, 他们依然“龙魂不死,风雨而立”的身影令人动容,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每当黑暗时,我们才能看清光的方向。17年前,非典疫情他们在,17年后,他们依然坚守。这个时代的最强逆行者是谁?他们是钟南山,是李兰娟,是那些把风险降到最低,防患于未然,情愿剃去心爱头发的护士;是那些千千万万抗击一线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医生,他们连续超时工作,期间不吃不喝,只为节省一套防护服。印象深刻的是记者对一位女护士的采访,透过护目镜可以看到她眼下的黑眼圈很重,虽然抖擞精神但是仍然有着疲惫,她说来武汉时瞒着父母,父母知道后给她打了通视频,那是她第一次看到她爸爸流泪,当问到给父母报个平安时,她沉默了一会儿,别过脸去-----她流泪了。她说:“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然后她摆了摆手说了句对不起,再度进入病房。
迎着风雨,他们一心把感染者平安送回家,却只能在间隙中,与亲人短暂相拥,拭去眼泪,掩去思念,又匆匆奔赴战场。可是他们同样也是孩子,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心疼头发的小姑娘,是爱吃、爱闹平平凡凡的我们啊。然而在疫情面前他们没有退缩,他们说,等一等,春暖花开时再见你,他们说,忐忑、害怕都有,但这是职责。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我们共同的家,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城墙。
“中国年轻人可以像鲁迅说的那样,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张涛这样说,他是一名援助武汉的志愿者,而像他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有时会被不理解,会被污蔑,但他们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以自己的力量向武汉,向中国传递着正能量。向世界证明:我们无愧于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而今阳春三月,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应该是微风细雨孕育生命的日子,可是这个三月显得比较特别,我们没能去欣赏“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也没能亲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们在家,上起了网课。与那些曾朝夕相处、斗智斗勇的老师们,各自待在一方小小的空间里,小小的手机屏幕后面看不到的东西很多,比方说他们开始用并不擅长的网络,摸索着学习陌生的应用;比方说总是叮嘱我们早些睡的他们,自己却食言,只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课件;一百多份的答卷总可以按时改完,并及时总结;总是在孤灯下一个人眯缝双眼,对着花名册仔细的查验……即使是网课也会想方设法让我们多学一点,只为了在来年夏天一份满意的答卷。一字一句、一笔一划之间,倾注着他们对我们的关切,是那一份想把所有知识都教给我们的温柔。有人志在四海,有人雄图万里,亦有人甘化为春泥,培育希望。他们是迷茫时的寥落星光,是严冬时的和煦暖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见识到了中华的脊梁,正是这些可爱的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无私奉献,而换来我们以后的云淡风轻,岁月静好。我相信春天来了,花一定会开,那时我要用一个好好的拥抱来致敬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摆渡人!
指导老师 :王 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