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当前,从《活着》里看生活
大疫当前,在希望里寻生命;掩卷沉思,从《活着》里看生活。
大疫当前,在希望里寻生命;掩卷沉思,从《活着》里看生活。
战疫路上,太多悲痛,太多感动,生命的渺小和高贵一起抒写着时代的音符。当病毒的侵袭让许多生命不告而别、许多家庭破碎不堪、许多英雄挺身而出,当安定静好的生活被打断,我们不由得再次思考,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当我们翻开余华的这部经典作品,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大疫当前,在希望里寻生命;掩卷沉思,从《活着》里看生活。
这是一本好书,也是一个很平凡的故事。讲述了在内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中,徐福贵充满磨难历经沧桑的一辈子。
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命运弄人,比如龙二和春生的起落。我们更能看到活着总是悲喜交替,比如有庆没了后,福贵夫妇的生活确实是走进了黑暗,可后来凤霞幸福的的婚姻,不再次喜了起来吗?我们还能看到人情冷暖,比如数完最后一筐铜钱后别人不再叫他少爷,比如长根带回来的红绸,比如战壕里等春生回来再吃饼,比如村长拿出一点公款才凑齐的给家珍打棺材的钱……
太多的眼泪与欢笑在大地上上演,养育着人们的,最终还是泥土。最值得信赖的,是泥土,泥土长着庄稼,还能治病,泥土是一切生命最亲的亲人。人在泥土上劳作,若是做得又苦又累,反而睡得踏实。因为土地总会袒露着结实的胸膛,召唤着继来的每个黑夜和白昼。
而在广阔土地上,主人公悲剧的一生,如一粒尘埃。就是这微小而有血有肉的真实生命,让我们读到了苦,一层层的苦。越来越残酷的命运摆在这里,没留给他丝毫的生路,除了生命本身。但是,若在那战场上他的生命被子弹划过了呢,他将不会经历每一个亲人的离他而去,但在战场上,雪水和着泪水淌进脖子的时候,他是真的不想死。那么老天给留下来的活着的机会,是好,还是坏呢?当然仍然要承认,是好。
只是这好里面,一出出的离别沉淀着太多的重,每个亲人的离世,都让读者揪心。其实,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它就是生与死。当四岁的苦根说“我知道爹死了,可怎么天黑了他还不来接我”,知道生死之远的我们,为苦根疼得窒息。
就像在隔离病房里,前一天还说着家常,也许后一天就从此阴阳相隔。 曾有一天,或总有一天,他人或自己的死亡,会带来最彻底的离别,这离别或早或晚,既然如此,何不珍惜还没别的这许许多多。想想自己也要死的,便不再那么着急,人死,也要死得好,比如,“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
大疫当前,在希望里寻生命;掩卷沉思,从《活着》里看生活。
主人公的名字,福贵,福禄富贵。祖上取了这个名字,大概是希望他一生安泰,从少爷到老爷,但他却经历了他那过世的父亲所想象不到的悲苦又跌宕的一生,经历了一生的苦。然而什么是福,什么是贵,活着本身就是了,生命本身就值得被尊重。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
当老人和牛渐渐远去,他们的背影也许在回答我们: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
大疫当前,在希望里寻生命;掩卷沉思,从《活着》里看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