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

教育即生长|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感言

    发布时间:2020-05-12     访问次数:38516     【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  

    编者按:我以对梁老师高考复习备考感言的浅薄理解作为此编者按。教育即生长,谁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的状态,所谓教学相长。是生长就有其规律,一味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硬拖强拽,那不是生长,那是拔苗助长,强求速成只怕会落个“苗则槁矣”的下场。 那这个规律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就得有高度的自觉去观察、实践和研究,有足够的勇气去尊重和信任学生具有的内驱力,有充分的耐心去等待他们按自己的节奏拔节生长。我们得研究生长的条件——学生的学情实际和高考的考试气候。我们得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我们得研究考试的立意和趋势,只管学生而不知考试要领,或只管考点而不顾学生需要,这都不能让生长获得基本的支撑。我们得强调生长的实践性。生长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在不同轮次的练习中,用不同的复习内容和策略促成学生的生长。嫩芽破土和小苗长成都是需要它自己一点一点努力向上的,当然我们在它生长的不同阶段也要该松土时松土该浇水时浇水。我们得尊重生长的独特性。我们常常怀着望苗成树的心情,借东家的肥,换西家的土,总希望给它最好的配置,但我们必须得清楚天下没有完全一样的苗决定了它生长的独特性。我们在借鉴经验的同时一定得着力于观察自己的教学土壤。 我们得明白生长的渐进性。再好的土壤再好的肥,苗的生长也是需要时间的。多点信任和理解,少一点包办和粗暴,耐心等待,芽苗生长的同时其实也是你在成长。最后最想说明的一点是:诗家功夫在诗外,备考也是一样,很多功夫也是不在应考本身的。每一堂课扎扎实实的积累,每一次阅读安安静静的沉淀,每一次思考真真正正的深入,高考虽难,又有何惧?谨以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1.在这样庄重的研讨会上代表常德发言,当初我是拒绝的,因为我们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经验,我个人也没有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真知灼见。如果说常德近些年的高考语文成绩还比较好看,那也得首先归功于一线的教师,归功于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 

    2.再说,经验这个东西也许是不太可靠的,尤其是所谓高考经验。当你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点点滴滴的做法都是经验;而一旦你的成绩下滑,所有的经验都会变成笑柄,变成“多么痛的领悟”。 

    3.一个地区对高考越是用力,越是夜以继日、大干快上和密不透风,语文受到的伤害或许就越大,因为语文是慢功,是农业,因为没有闲暇就没有真正的语文素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实说,我对常德的语文教育一直捏着一把汗。 

    4.我最终答应作这个发言,一方面不希望我的浅陋执拗抹杀了常德高中语文老师们的辛苦与光荣,一方面也因为这个发言只有短短的二十五分钟。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浪费的,大家或许并不在意多浪费二十五分钟吧。我的发言可能会有些另类,因而不那么悦耳。各位姑妄听之好了。 

    5.当下整个高考语文复习的形态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其效益和效果值得怀疑。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判断,我对高考语文复习的意见和主张都建立在这个基本的判断之上。

    6.所谓“以教师为中心”,即“我讲你听”,授受相与,尽管我们也偶尔可以看到生动活泼的教学现场和独出机杼的经典案例,但就总体而言,高考语文复习显然还缺乏一种高度的自觉。

    7.所谓“高度的自觉”,即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不是其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亦即有真正的本体意识,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有对“从来如此”的追问和否定。 

    8.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因学论教”的原则,我们不但要建立“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还必须建立起“教学即生长”“学生即生长者”的观念。“让学生成为研究者”,这是我发言的题目,也是我由衷的期盼。 

    9.在长期的教学观察中,我发现“讲风盛炽”“轮次不明”“研究不够”是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中的三大痼疾。其中,教师包打天下的情形更是集团性的、大面积的,故此,我不得不用“盛炽”一词来表述。 

    10.“以讲代练”大行其道,其前提是缺乏对学生起码的尊重与信任。同时,可能也还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学生底子太薄,我们只好用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气力来帮助他们夯实语文基础,修补知识结构。

    11.实际上,学生的语文能力差,关键不在知识上的残缺,而在学习力的贫弱和学习愿望的淡漠,如果我们不能唤醒学生的主动精神,如果我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不能让学习成为学生主动生发的行为,一切努力或许都将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12.我们的教学总习惯于先将学生清零,然后从ABC开始,这一方面导致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另一方面,陈陈相因,周而复始,极大地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味,使得他们完全无法在自求自解中品尝快乐和建立信心。

    13.我们不能只教我们所知道的,而对学生需要知道和希望知道的视而不见。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建立知识的大厦,而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语文不与生活和生命相通,就是狭窄的,沉重的,荒凉的,悲哀的,死气沉沉和一无是处的。

    14.如果只有知识系统、知识结构的概念,而没有学情的意识,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目中无人”的教学,就难免无的放矢和凌空蹈虚。明白从哪里出发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信条,而学情正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

    15.毋庸讳言,我们所习见的复习课往往都是从大纲出发,然后讲考点,讲考查内容和形式,讲解题思路和策略,讲命题陷阱,讲答题要诀,直到所有的准备“无懈可击”了,才放心地将练习交给学生。说到底,仍是知识本位。

    16.这种思路与模型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集体无意识”,它实际上也是造成语文复习课“少慢差费”的渊薮。这与逢小说必讲人物情节环境,逢议论文必讲论点论据论证,逢说明文必讲说明顺序说明特征说明语言一样,固化成了我们的教学定势。 

    17.我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在某一堂复习课内,直接将练习交给学生与兜了一大圈之后再将练习交给学生,其效果有什么不同呢?结论是: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我们的讲析与阐释并不是即见即得的,它并不能立马转化为解题的生产力。 

    18.所以,这样的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讲授很可能只是自我陶醉和自我安慰,尤其是在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中。知识和能力之间有很长的路要走,让学生将游泳要领背熟之后便心安理得推他们下水是简单粗暴和不负责任的。 

    19.所谓“轮次不明”,即未能较好地体现高考语文复习的阶段性特点,虽有轮次之名,但无轮次之实,或者,即使在复习内容上有所区分,但在复习策略上却并无二致,于是,便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和低效劳动。 

    20.我所期待的复习课在轮次上的设计是这样的:第一轮复习跟着规定的考点走,意在心领神会;第二轮复习跟着真实的问题走,意在见招拆招;第三轮复习跟着优质的试题(包括陈题)走,意在融会贯通。不论哪个轮次的复习,都应把学生推到最前线,把效度放在第一位。所谓“效度”,就是课有所得,日有所进。

    21.对高考的研究不仅是对考试大纲的研究,不仅是对考点的研究,不仅是对设题情境和设题方式的研究,还应该有对试卷的立意、风格、趋向的研究,还应该有对评分细则的研究,还应该有对复习心理的研究,最要紧的,还应该有对教学品质和教学效益的研究。 

    22.我们之所以钟情于专题研讨,是因为它切口小,力度大,可以由此及彼,也可以以点带面。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推动更多的老师去关注和研究某个具体的问题,从而避免不痛不痒的泛泛而论。这些年来,我市的中学语文活动,不管是高考复习研讨,还是教学展示观摩,应该说都是“有话题”的活动。 

    23.当然,学习并不等于研究,学习也不都是有益的。当前教育的混乱无序,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盲目学习和生搬硬套的结果。研究是私人化的,是自己的发现和心得,而学习往往是对他人成果的模仿和领受,如果缺乏基本的判断力,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直在学习,始终在倒退。 

    24.一个月内参加三四场高考研讨会,这种频度让人充满了隐忧。我很担心我们的老师在对别人的膜拜和迷信中失去自己,在对各种方略的复制和移植中乱了方寸。我始终认为,自学才是学习的主流形式,是任何其他的学习形式都代替不了的。依赖一多,创见就少。所谓名师,就是最具教学个性的那个人。

    25.如果我们不能将他人的成果化成自己的骨血,如果我们不对他人的成果进行本土化和个性化的改造,那么,这样的成果就很有可能南橘北枳、水土不服。近些年来,这方面的例子真可谓惊心动魄,举不胜举。

    26.所有的研究都只是对规律和真理的认识。如果谁说有什么秘不示人的武器,谁找到了所向披靡的“葵花宝典”,请不要相信他。高考不相信旁门左道。名校之为名校,最厉害的武器首先是生源好。 

    27.闭目塞听、固步自封当然不对,但听风就是雨或许更加有害。任何教育现象都不缺狂热的追逐者,缺的是独立的思考者;名师从来不缺拥趸,缺的是知音。 

    28.通过真题让学生碰壁,通过碰壁进行有效反馈,通过反馈加强指导点拨,通过指导点拨推动实战演练,通过实战演练唤起整理反思,通过整理反思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心得和经验,这或许是高考语文复习的科学模型和有效路径。 

    29.经验!经验!经验才是复习教学的最终落点。毫无疑义,经验的获得离不开感知、揣摩、体味,离不开迂回曲折和螺旋式上升。经验才是最牢靠的能力,经验才是最稳固的素养。 

    30.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主张任何一堂课都要尽可能地将教学过程打开,这样才能捕捉到学生的生长点。客观题的解析要聚焦倾向性的错误,要能看到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思维品质,主观题的解析一定要让学生诉诸笔墨,要让学生在对自己答案的修改完善中一步一步逼近参考答案。

    31.至于写作,在入体入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把所有的训练变成思维训练和升格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潜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深切地理解高考的游戏规则和写作的本质意义。千万不要教学生追求空洞无物的绮词丽句,要经常提醒学生文明地交流和负责任地说话。写作的评分一定要有区分度。如果判本班的试卷,要尽可能打出三两个一类卷的分数,值得特别提醒的是,这样的标杆一定要在发展等级上有所指引。

    32.常常听老师抱怨学生说:讲了那么多遍,为什么你们总是做不来呢?为什么你们总是没有长进呢?要我说,他们做得来才是奇怪的,他们有长进才是诡异的。知识和方法如果不内化为感觉与经验,学生的解题水平就没办法得到真实有效的提高。

    33.我曾经问过不少老师这样一个有趣的同时也是很残忍的问题:我们到底凭什么来做试卷分析呢?我们的底气和资本源于何处?老师们的回答丰富多彩,当然各有道理,我的回答则是:主要是参考答案。是的,主要是因为我们拥有参考答案。我这样说,不是贬低老师们的职业价值,换成我自己,恐怕也是一样。我只是觉得,如果我们敢于承认这一点,相信这一点,或许才会去考虑重构有格局、有情怀、有温度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吧。

    34.在从知识到经验的途程中,实践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在从90分到120分的跋涉中,生长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吧,让他们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失去的只是口干舌燥和心力交瘁,我们赢来的将是教学相长、无为而治的动人风景。

    35.当我们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时候,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学习共同体的成员的时候,当教学的过程变成了相互商量和相互激荡的过程的时候,高考语文复习课将不再是一本正经的,硝烟弥漫的,行色匆匆的,枯燥乏味的,而会充满智慧、趣味、感动和温暖。

     


分享到: